找到相关内容3834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知止

    知止,是从心灵出发的;心里这么想,付诸行动,才会成为“行为”。知止,不但是针对“欲壑”,懂得说“够了”;也要痛苦、烦恼懂得说,行了,不能再这样下去了。快乐通常短暂,如果不知止,痛苦往往随之而至...

    海岸

    |李叔同|弘一|烦恼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11073926243.html
  • 当代人尤其需要作如梦观

      今天这个时代,由于科技迅速发展,物质极大丰富,人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欲尘当中,品种繁多、花样百出、外表新颖的欲尘物质,人构成巨大的吸引力,人们缺少正见,一经媒体大肆渲染,就会让人误以为这些...心动念就是向外奔,加上外在环境助长他的串习,日日夜夜都在加深,如果没有生起如梦如幻的见解,即使做很多其它行为,其实心里的邪见并没有拿掉。因此,修如梦观现代人非常应时、应机,因为修如梦观,不是别人强迫你...

    堪布益西彭措讲授

    |梦|如梦观|烦恼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22341235228.html
  • 禅修微细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6881.aspx
  • 如何烦恼、情执

      问:如何烦恼、情执?   答:众生主要由身(色法、物质),以及心(精神)构成。谈精神层面,凡是有情,一定有“受、想、行”这三大类,也就是“知、情...rdquo;,只要能够适当地用它,避免造成伤害就好。亲情可以滋润你,但是过多则会把你淹没,让你无法承受。家庭也是如此,父母孩子漠不关心,孩子就很可怜;关心过度,孩子也会有压力。水、火也是一样,太多太少...

    佚名

    情爱|烦恼|慈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31540411.html
  • 三乘戒律的重点

    ,大乘经论主要调伏嗔恚的烦恼,而密乘的经续论典主要调伏无明愚痴的烦恼。   第一节 小乘着重贪心   大小乘《俱舍论》都指出,欲界中的烦恼,最突出地表现在异性间的贪着,也就是说,欲界众生视异性...绝大部分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贪爱而发生的,而这些行为大部份是恶业,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把贪心立为别解脱戒的最主要内容。   初学者欲守持净戒,必须先注意男女之间不能经常接触,否则很容易生起贪心,若不能有效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2020223.html
  • 三乘戒律的重点

    烦恼,大乘经论主要调伏嗔恚的烦恼,而密乘的经续论典主要调伏无明愚痴的烦恼。  第一节小乘着重贪心   大小乘《俱舍论》都指出,欲界中的烦恼,最突出地表现在异性间的贪着,也就是说,欲界众生视异性间的...而这些行为大部份是恶业,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把贪心立为别解脱戒的最主要内容。  初学者欲守持净戒,必须先注意男女之间不能经常接触,否则很容易生起贪心,若不能有效的这种烦恼,最后将会破很多根本戒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5743025.html
  • 用五明无明

    五明,是印度古代的五类学术,即声明,因明,医方明,工巧明和内明。   关于五明的意义,佛学研究者万金川指出,所谓的明,指的是智能,是用以无明的,而其中所包含的内明,指的是不共世间法的佛法,...于现代人又透过原典去理解经典的意义时,声明显得更为重要。就如同吕澄在《声明略》中所说的,佛教东传之后,就是透过不断的翻译传来经典,因此如果不学习声明,将会诘屈难读的原典莫可奈何,甚至有可能失之毫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4951091.html
  • 我见的十种善巧

    《辨中边论》是唯识宗的根本典籍之一,本论以境行果的次第安立相、障、真实、修诸、修分位、得果、无上乘七品。其中第三真实品中谈到了十种真实,最初以三自性为根本真实,通摄其余九种真实,最末则谈到善巧真实,众生如影随形的我见,论主辨析精当,阐发幽微,实乃良药于病,下面就稍做讨论之。 佛法不同于其他宗教教义的一项特质,就是谈到“诸法无我”,而众生沉沦于生死苦海中最大的祸首却正是我执。一般来说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2675515.html
  • 烦恼的产生与

    分为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主要的是四念处和八正道。四念处包括: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。众生若能经常进行这四种观法,就能我执和法执,破除贪欲和无明。小可...如救头燃,但念无常,慎勿放逸。”可惜人们大都沉溺于眼前的一点福报和安逸,忘记了无常迅速。虽能修学佛法,却常懈怠放逸,导致身心不能与佛法相应,得不到利益,时间一久,信心便会退失。精进可以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4641034.html
  • 烦恼无明的寓言集

    烦恼无明的寓言集  《百喻经》是一本寓言故事集。“百喻”即指全书收集的一百个寓言故事。这些寓言篇幅简短,都在一、二百字左右,最少的几十个字(共7则),最长的八百字(仅1则)。寓言形象生动,幽默...其中有一人笑着车主说:“你不肯给,何必发愁呢?”车主回答:“给你们无物(即‘无物’给你们),一定应该有无物。”听后,其中另一人彻悟道:“‘无’、‘物’两个字合起来,就是一种东西的名称(即‘假名’)。...

    黄大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1961027.html